因胆结石住院一月花费45万元”“一月输液330公斤、输血14000多毫升”“病人死后仍在计费”……今年2月21日,49岁的湖北籍外来工吴喜英因胆管结石入住东莞市凤岗镇广济医院,经过先后两次手术、共28天的治疗,终未能痊愈,于3月21日死亡,留给丈夫肖国海一张45万的欠费单。(4月8日《新京报》)
审视这事件的前因后果,一连串的数据折射出“生不起病,吃不起药,开不了刀”的民生之痛。对于饱受舆论诟病的医患纠纷,医院方面往往是被批判的对象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,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和医院信息不透明。患者囿于专业水平,选择什么设备什么药品,完全被动接受医院方面的选择。另一方面,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沦丧,收受“红包”、“开大处方”、进行“大检查”大行其道,此前例如媒体报道过沈阳知名医院有计划盗取骨髓、西安儿童医院医生收红包当场被抓包以及“缝肛门“事件……
看着肖国海捧着妻子吴喜英的遗像掩面哭泣的图片不禁让人揪心,他不仅要承受妻子离去的悲怆,而且面对45万元的天价药费,那双厚实的手掌再也撑不起现实之痛。胆管结石,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,需要靠昂贵的药物维持生命。以目前的医疗水平,容易治愈,可是住院28天,硬是把病人治成死人。据医院的说法,第一次手术后病人出现感染性休克。这里面是否存在“医疗事故”的嫌疑,不得不给公众一个说法。
“死后仍收费”,似乎在挑战我们的智商。广济医院医务部副主任李国华说,家属拿的住院费用表上所列住院时间为2月21日至3月23日,“系医院计算机系统记录设置的缘故”。 电脑随机生成的“预先收费”日期是充分的理由吗?为何只见延长收费日期,咋就没看到院方电脑出错提前终止收费,让病人着实享受这样的“待遇”呢。
“一月输液330公斤、输血14000多毫升”, 收费单长达9页,计有320多项收费,医院方面均给出“合理”解释。莎士比亚有句名言说得好:为失策找理由,反而使该失策更明显。我们等待权威机构的尸检结果,再来明确救治过程是否符合规范,收费是否合理。此外,我们从广济医院的简介中,得知医院根本没有治理胆结石的技术力量与条件。这样的情况下首先就违背了法律法规,收诊胆管结石患者吴喜英,无非是利益作怪。
笔者痛恶将个案无限扩大,甚至煽风点火,给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“抹黑”的言论。但“看病难,看病贵”俨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大问题,关系着每个人切身利益,公众有知悉的权利。如今,确实存在这样的一个事实,家中一旦有谁得病住院就成了“惊弓之鸟”,不但担心亲人的生命健康,住院费、医药费等等成了头痛的事情。“救护车一响,一头猪白养”、“脱贫三五年,一病回从前”的说法并不夸张。因此,卫生监管部门必须及时介入,查明争相,并严惩那些行为违规者。
45万元天价药费,载不起民生之痛。公众舆论和媒体是一个镜鉴,医患矛盾确实到风口浪尖的程度,此次事件又给我们的当政者上了生动一课。政府职能部门需要果敢的决心和信心,加快推进医疗体制改革,切断药价虚高的途径,让百姓看得起病。另一方面,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,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,将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医疗服务质量、成本控制、病人满意程度挂钩。只要在关键问题上找到突破口,在政府职能部门和民间慈善的合力下,建立起一个完善医疗体系。普通百姓就不会在患病下“听天由命”苦苦挣扎,医院收费的乱象也将得到根本性的改观!(叶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