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限电”怎么成了恶劣天气里的“家常便饭”?
近日,我省电网实行了全网限量用电,而且,不仅我省出现了这种情形,全国许多省份在限电。在寒气逼人急需“雪中送炭”的日子里,却偏偏出现“雪中缺炭”的情形。而且这种雪上加霜拉闸限电现象早已不是第一次,近几年来,因“天气原因”拉闸限电现象已成了一些省份的家常便饭。由此,引发了市民对新一轮“电荒”的担忧和质疑:有钱,为何用不上电?电煤紧缺到如此境地?公共服务怎么如此脆弱?
“一停电,我们的工作根本无法做,大家都‘失业’了,平时的工作,多都离不开电脑操作,没电就只能干着急,太误事了。”1月8 日上午,坐在省城一写字楼里正在挨冻的徐女士抱怨地向记者说道。
“ 停了电,连热水都喝不上了。”据了解,省城大多数写字楼里取暖用的是空调,喝水用的是饮水机,停电后,办公室里根本坐不住人。
停电,对于一些企业来说,更是苦不堪言,经济利益受损严重。“限电,对我们企业生产影响非常大,一些合同订单都难以保证,效益必然受影响。”济南市一企业老板如是说。
据省煤电油运办公室负责人透露,我省电煤供应不足主要有三方面原因:首先是天气转冷,耗煤量大增;其次是电煤合同至今没有全面签署,煤炭采购成为一大难题;第三是受近期风雪天气影响,运煤受阻,省外煤炭调运到达量急剧减少。
“限电”背后的“利益瓶颈”
其实,拉闸限电无外乎就是:发电厂没有足够的煤,没发足够的电。可以说,拉闸限电在全国范围内愈演愈烈。这不禁令人发问,为何一到炎热、严寒,都要拉闸?难道仅是因为电煤运输紧张、电企库存能力有限?
“冬季严寒之日,本就是用煤、用电的高峰期,为何那些电力企业不能提前做足准备,从而避免引发如此的燃眉之急?”在采访中,市民李先生提出质疑,在严寒到来之际,全国电煤库存告急、用电缺口巨大的情况下,国家相关电力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作用又体现在哪里?
1月6日,国家能源局公布,我国去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121 小时,这就说明目前的电厂并没有完全开工。对此,有人质疑,近日的天气寒冷,只不过是拉闸限电的一个诱因而已,而真正反映的是电厂原料不足的深层问题。而深究下去,电厂原料不足,不是电煤没有供应上,而是因电煤价格太高发电不划算,人为选择停机,导致发电量减少,在用电量增加时,拉闸限电的现象也就自然不可避免了。
据悉,“电荒”的背后,更深层次的是煤电价格形成机制。“拉闸只是手段,逼涨价才是目的。”有专业人士这样说道,由于煤价上涨,电企库存其实长期处于低位,拉闸限电就是借严寒“说事”。
电价上涨就可以解决问题?电价,关乎社会的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,百姓过日子,企业搞生产,都离不开电。电价的上涨,不管是从民生方面考虑,还是从社会经济平稳发展角度考虑,都不是轻易大涨的。
其实,解决拉闸限电的首要办法是打破电网企业的垄断,把电网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利润重新进行合理分配,只有政府想办法有效调动起发电企业储备电煤、开足马力发电的积极性,才能真正解决用电问题。
“限电”唤起市民节能意识,走向“低碳”生活
“限电”,是一把双刃剑,它在影响我们正常用电的同时,也在挑战我们的生活习惯,从而能唤起市民节能意识。
“限电,给我们规定了用电瓦数,用到了那个瓦数,就自动停电。这不,我们都在尽量节约用电,该关的都关了,能不用电的地方尽量都关掉电源。”济南市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如是说。
虽然我们天天喊“节能”,很多人却难以做到诸如随时关电灯、电脑、空调等节电细节。 一些人可能认为耗费的那点电费还不够工夫钱。 而在缺电的形势下,“限电”也算给企业和老百姓上了一堂节电课。而一旦电价上涨,便会增加生产和生活成本,这也就直接挑战着许多企业的生存问题,挑战百姓日常生活的用电习惯,就会主动节电,从而走向低碳生活……(山东法制报记者 杜海英)
(本文摘自大众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