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名班长、10名值日班长、4名学习委员、1名文体委员和16名小组长……新学期开学,湖北黄陂前川六小四(1)班的63名学生中就诞生了32个班干部。一个班有这么多班干部好不好?这样的做法值不值得推广?日前,这一事情在网上引起广泛议论。(2月21日《新京报》)
该班班主任王建伟说,此举是根据家长的请求,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。而该校的校长朱全涛在接受采访时说,这是一种新的教育尝试,能提升孩子综合素养,学校目前考虑将在全校范围内推广。笔者不禁要问:让更多学生来当班干部是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锻炼机会?又能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综合素质提高?
去年9月,《法制晚报》对小学生想当班干部一事,在北京海淀、朝阳、东城、丰台、石景山5区中的10所小学发放问卷随机调查,实际回收一年级小学生的有效问卷180份。调查结果89.5%的小学生想当班干部,班干部中最大的“官”——班长一职,更是倍受追捧。一部分学生认为,当班干部就是管人的,谁不听话就管谁;当班干部就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,比较威风,甚至有学生把班干部称作“老总”;另一部分学生认为,当班干部可以发号施令,很过瘾,很神气,很给力,而且有很多小朋友听自己的话,跟自己玩;还有一些学生认为,当班干部能经常去老师办公室,什么事都可先知道,同学们都很羡慕。
说白了,在众多小学生心中,当官就是为了“权力”,而且是不受限制的权力,谁不听话就管谁,自己可以为所欲为,自己说了算;当官就是为了和管自己的“官”——班主任或老师拉关系、套近乎,从而得到一些其他学生得不到的小私利、小实惠,这无疑是受到了当今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与影响,而这种风气一旦在学校中蔓延,对社会和国家并非好事。
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,增长智慧;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更多的知识,帮学生开发智力,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;学校则是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场所。唯如此,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。把社会上“人人想当官”的不良风气都引进学校来,把学校变成一个“官员培训试验场”,还美其名曰“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,提升孩子综合素养。”这样的导向和做法显然是误入歧途。
( 张剑鑫)来源:《大众日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