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———在某次大地震中,一位母亲和刚出生的孩子被困在倒塌的建筑物角落里,几个小时过去了,没人发现她们,黑暗中除了身体受伤的疼痛,孩子由于饥饿发出的微弱哭声一阵阵揪着母亲的心。时间一点点过去了,母亲设法把自己的静脉血管割破,让鲜血一滴滴地滋润着孩子,母亲的血越来越少……终于等来一阵嘈杂声,她们被发现得救了,可这位母亲却由于受伤、失血过多永远地闭上了眼睛。
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,但这位母亲舍身救儿的举动可能是所有母亲的天性。母亲,是那个永远对你不离不弃的人。无论你的母亲是平凡普通的,还是优秀能干的,她都是最爱你的人,在属于母亲的节日里,让我们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快乐幸福!
脑瘫女儿是母亲的牵挂
面对记者的造访,她坐在床上没有语言,只是满脸流露出兴奋和些许羞涩,笑得前仰后合……
她就是侯克险,良村开发区小丰村人。如果不是22年前的那场劫难,她早应该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了。
事实很残酷,这位22岁的姑娘现在看起来只有十三四岁的模样。尽管家人都希望她像名字一样克服险恶,但因为脑瘫,侯克险从没站起来过,天天蜗居在床上。为此,她的母亲李淑玲比其他母亲付出了更多的心血,脑瘫女儿也成为母亲永远的牵挂。
-多次被劝丢弃脑瘫女
由于难产,侯克险出生后窒息达一个多小时,医务人员费了很大气力才将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。李淑玲说,女儿被抢救过来后,没发现与正常孩子有什么不同,只是睡觉时胳膊总伸着。
知道孩子可能会有后遗症,还是从孩子父亲侯丰山的一次自言自语中得知的。原来,孩子出院时,医生曾告之可能会有后遗症———脑瘫,丈夫不忍心让李淑玲担心,迟迟没说出来。“在孩子3个月以前,我总在担心女儿是个傻子。而这时,她已经能够从人群中认出妈妈了。”李淑玲说,这使她十分欣慰,从此知道了女儿并不傻,是有思维的。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女儿与正常孩子的差距越来越明显,坐不住、不会讲话、不会自己吃饭……面对这样的现实,作为母亲,需要李淑玲做的事情越来越多:女儿的每一口食物都需要喂到嘴里,到哪里都得将她带在身边……
在女儿成长的岁月里,包括亲属在内的很多人多次劝说李淑玲将脑瘫女儿遗弃,而李淑玲从没想过要丢弃女儿,她已经将女儿作为生命的一部分,“虽然不会表达,但她心里明镜似的,什么都知道。”
-母亲对女儿永不言苦
在女儿成长的岁月里,李淑玲给予了更多的关爱。“儿子出生后,我出门时总是抱两个;给儿子买来的小车,儿子却没骑几次,反而天天驮着女儿走动。”
李淑玲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女儿在11岁之前学会了自己趴着喝水、趴着吃饭,自己在便盆里拉尿。现在,女儿学会了看表,用脚来遥控看电视,用特定的语言与家人交流,还能督促周边的孩子写作业,会对邻家女孩辍学而惋惜……
对于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,李淑玲从来没有叫过苦,反而很心疼女儿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。如今,她担忧没有自己的日子里,女儿该怎么办,到时候能否吃得饱、穿得暖。
按照当地的习俗,母亲49岁时要穿女儿买的红棉袄、系红腰带,侯克险还惦记着用自己攒的钱给母亲买红棉袄、红腰带。通过父母的翻译,侯克险对记者说,妈妈对她很亲。
“不近人情”的母亲
“说起母亲来,多数人也许首先想到慈祥和蔼等等,不过在我印象中,母亲严格的一面更多一些。”5月14日下午,河北省儿童出版社的冯铁军向记者聊起了他心中“严格得有些不近人情”的母亲。
-公私分明的母亲
1973年,冯铁军23岁,随部队驻扎在天津北郊。有一次,母亲到天津出差,顺路到部队看他,还带他到天津水上公园游玩,在公园吃了饭。要回部队时,他建议母亲把到部队来回的车票拿到单位报销,母亲却不同意。
母亲坚决地说,“从石家庄到天津的车票她会报销,因为是出差,但到部队看你是私事,车票绝对不能报销!”说着当场把车票撕了。
后来冯铁军也参加工作了,他一直记着母亲的话,一定要公私分明。
-逼着儿子搬家
1998年,工作十几年的冯铁军有了一个福利分房的名额。单位的房子还没盖好前,他仍住在母亲的单位宿舍里。
当时省里有文件,要求夫妻双方都在政府机关的,只能有一方在单位分房。让冯铁军想不到的是,母亲告诉他,要按文件规定办,让冯铁军从母亲的单位宿舍里搬出来。“我已经在那个房子里住了好多年,搬一次家谈何容易。何况我儿子马上就要高考了,我再到处找房子,多影响孩子学习。我把这些都跟母亲说了,可她就是不同意,非要我搬走,把她单位的房子腾出来,退回去。”
最后,母亲勉强答应冯铁军再住半年,不过她给单位立了一份保证书,保证在一年之内把房子退给单位。
冯铁军说,那次是他记忆中和母亲顶撞得最厉害的一次。“不过事后想想,母亲是对的,她知道单位还有别人等着分房。”
母亲的名字叫张兰
“母亲没有什么文化,只是解放后读过几天识字班,也没有固定工资收入,但我们都很敬重她、孝敬她。”5月12日下午,省会63岁的陈玉色女士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母亲。
陈玉色说,家住衡水安平农村的母亲刚刚过了82岁生日,很少有机会说出母亲的名字,但今天,她想把母亲的名字告诉大家,“母亲叫张兰,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母亲!”
陈玉色说,母亲很坚强,特别能吃苦。记得小时候,父亲在县城工厂上班,全家里里外外都由她一人支撑。十来口人的穿衣戴帽、做鞋缝袜、挑水推磨、砍柴做饭都由她一人承担;耕地锄草、收割打轧等农活,她也样样精通,而且干得特别出色。
母亲尊老爱幼,曾传为三乡五里的佳话。陈玉色说,奶奶78岁时不慎摔伤骨折,经多次治疗未能愈合,瘫痪在床。吃饭穿衣、梳头洗脸、搓澡洗脚、端屎端尿等,母亲一直细心照顾,直到奶奶98岁去世,母亲在床边守候了20载。
母亲经历过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,经历过大旱、洪涝、三年困难时期……无论哪个时期,无论日子过得怎么艰难,她从不悲观,本不富裕的家通过她的精打细算,被安排得井井有条,全家人渡过了一道道难关。
现在家庭条件好了,每当儿女们为她买些较高档的营养品或给她放些钱时,她总是很体贴地说,“你们谁都想得很周到,缺什么买什么。我老了,没什么花钱的地方,还是你们留着照顾自己的孩子吧。”
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后辈人作出了榜样,母亲的行动和声誉记录了她的人生轨迹,也潜移默化地教育、熏陶着我们后辈几代人的心灵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,愿母亲健康平安,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安康幸福!
-天下母亲
读者温女士:我想和妈妈分享一件我小时候的事:在我四五岁时,母亲送给我一个石膏做的小白兔,特别漂亮,我爱不释手,可在玩耍时我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,妈妈没有训斥我,她笑着对我说:“虽然你没有了小白兔,但你拥有了免费的粉笔啊,可以画画了!”这件事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。正是妈妈这种乐观向上的性格影响了。我想对妈妈说:“谢谢您!妈妈!”
庄同学:前段时间我陪妈妈逛街,我帮她挑选了几件衣服,回家后妈妈特别高兴,我心里有些难受,我只为妈妈做了这么小的一件事,妈妈就这样高兴,平时我对妈妈的关心太少了。
陈女士:我母亲是名优秀教师,她在1991年离开了我们,也离开了她热爱的教育事业。在我儿时的记忆里,母亲总是出现在各个群英会、劳模会现场,有好多学校还请她去讲课。让我最感动的是,母亲在去世前的一个月里还给学生们讲课。母亲将终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。我从小就潜移默化受母亲影响,也成了一名人民教师,我也会终身热爱教师这项事业,母亲说过,教育事业是一个良心事业。
胡小景:我认为任何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,无论她多么平凡,多么普通。我和爱人都是公交车司机,每天上班时间特别早,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和家,我的母亲每天帮我带孩子,照顾家,可有时我累了,压力大时,还会向母亲说两句气话,我想向母亲说句“对不起”,并祝福母亲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