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毕晓哲 颜明爱
清华大学建校百年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对清华大学同学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,强调在德才兼备、全面发展基准之上,要保持个性,彰显本色。(4月25日《京华时报》)
让学生“保持个性,彰显本色”,高屋见瓴、一语中的,饱含对中国
教育未来的展望和忧思。其实,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的,但恰恰是因为压抑个性的
教育让学生们的本色尽失。所以,换言之,应该改善和改良的应是
教育的问题。
学生富有个性,才有可能更富有创造力,也更容易出现大量的富有时代气息、个性彰现的优秀人才。学生千人一面、人云亦云,时时循规蹈矩、按部就班,就不叫个性;没有独立思维,没有打破旧思维的勇气,更不叫个性。时下的
教育尤其是培养人才的众多高校,不排除有培养优秀人才的设想,但现实却是基本上培养出来的是“一个模子里生产的产品”,这根本谈不上个性。
让学生保持个性,离不开倡导学生保持个性的学校。尤其是大学,对于培养和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和个性更为重要,学校犹如一个“容器”,学校本身也有一个学风和风气,学生耳濡目染的、日常接触的,会对他们形成潜移默化之影响。敢不敢包容个性、对个性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,决定个性的成长,至少,一个大学对于学生个性不应压制。
个性化的学生离不开个性化的教师。一些大学偏才怪才少,与招生机制有关也与大学教师里面的偏才怪才缺乏有关。时下的大学、名牌大学太少一些个性教师。说到时下,又有几个大学的校长能像“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院士”那样,被学生们亲切的喊为“根叔”?学生的个性往往就是个性的教师“带”出来的、影响出来的,这不会错。
“有个性的学校”是培养学生个性、保持学生个性的载体。《国家中长期
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—2020年)》中提出,“注重因材施教。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,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。推进分层教学、走班制、学分制、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……”学校和教师负有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的职责,未来的学生质量如何、有没有个性,最终依然取决于我们的
教育模式和学校环境。
感谢feiying投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