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4日至15日,金砖国家峰会和博鳌论坛将相继在海南岛举行。这标志着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国,中国高举“和平合作、互惠共赢”的旗帜,倡导“开放、改革、包容”的理念,正在引领世界摆脱“危机后遗症”,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,备受世界瞩目。
危机螺旋传导 美欧日险象环生
自2008年,以美国为震源,爆发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,世界经济被卷入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恐慌;而自2009年底,欧洲主权债务暴露破绽,又引发了老牌资本主义发源地的财政危机,进而演变为战后罕见的社会危机;在此背景下,深陷“高失业、高通胀、低社保”困扰的北非、中东,发生了“街头政治型动荡”,直至引发“大国干预”,演变为地缘、资源政治危机,全球“资源通胀”威逼世界经济。
正当一连串的危机螺旋传导,连锁转嫁,不断深化之时,作为世界产业中枢的日本,又发生“3 11巨震”,地震、海啸、核泄漏三灾并袭,导致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紊乱,供应链断链,世界经济又面临罕见的产业危机。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,复苏进程风险四伏,险象环生。
作为转嫁危机的手段,美欧顺势利用北非、中东的街头政治动荡,挑起地缘、资源型政治危机,激化全球商品市场涨价,用全球通胀,卸载债务包袱。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蓄势待发,蠢蠢欲动,世界经济面临更加严峻的不确定风险。
新兴经济体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
在美欧日利用矛盾,转嫁危机的背景下,新兴经济体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。其主要原因在于,美欧日以克服危机为借口,大行非传统金融政策,积极扩张货币供应,使全球热钱滚滚,游资乱窜。与此同时,为确保有效转嫁危机,美欧日在执行超宽松金融政策的同时,打着财政健全化旗号,全面控制财政开支,确保国内不涨价,将世界分割为“通胀区”和“通缩区”。
其结果是,一方面发达国家经济低迷沉浮,但股市却全线飘红。受此利好,国的巨型银行无需努力便获得了消解不良债权的条件。日本的银行则在此过程中盈利倍增。另一方面,全球游资涌入商品市场,粮油矿无一不涨,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膨胀,货币持续升值。高通胀与货币升值并发,使新兴经济体引领世界经济前行的条件正在被瓦解,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也面临被进一步架空的风险。
金砖国家率先“碰头”观世界
全球化既表现为全球大竞争,也铸就了全球大交流、大协调。作为后发经济,新兴经济体普遍充满活力,有共同的发展优势,但鉴于新兴经济体都处于经济崛起的起步阶段,技术相对落后,市场相对薄弱,经济增长模式接近,外需市场成为共同追求的目标,内在矛盾又无法避免。为了集体发展的共同利益,金融危机后,金砖国家率先走到一起,召开碰头会议,目的就在于共同观察世界,交流发展经验,探索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方式。
当前,新兴五国GDP占全球1/5,危机后,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领先于世界,扮演着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角色。与此同时,包括中国在内,新兴五国资源丰富,粮油矿俱全,劳动人口充足,知识层、中等收入层快速成长,且都在积极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市场机制,通过交流、合作、协调政策,化解矛盾,必将在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,共同克服发达国家的危机转嫁,找到新的发展方式,确立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合理位置。(刘军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