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天,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检测网负责人肖永红透露,在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,至少有1/3以上是和抗菌药有关。近日卫生部将出台抗生素相关使用标准,用量超标严重的医院,甚至将从三级降为二级。(2月25日《京华时报》)
我们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%以上,国外一般在15%到30%。另外,还有数据显示,当下多数医院的药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一半左右,而抗生素又占药物收入的一半左右。这种药物上的支出与消费,有可能并不是完全因为病情所需。
卫生部公布的一份统计年报显示,住院患者中,仅有10%的人是因为细菌感染,加上院内感染、手术预防用药等,需要用抗生素治疗的比例在30%左右,但临床已经达到70%。为什么当下抗生素被滥用得如此厉害?答案只有一个,它背后是以药养医在作怪。
抗生素使用其实并不缺少标准,包括使用标准以及用量标准。问题只在于,这种客观的标准一再被人为漠视,在这种“出位”触目惊心的前提下,卫生部出台统一的卫生标准,这是一种警告与重申,很有必要。但是,在“用量超标严重的医院将降级”这件事情上,却很有可能会留下弹性过大的空间。什么叫“用量超标严重”?谁又知道管理者心目中的“严重”是怎么样的?有没有一个具体的、严格的数值?
此外,监督与执法的主体是谁,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监督,这也是个问题。在这方面,我们是有过很多前车之鉴的。比如,医生收药物回扣,明明被写入法规,相关部门也多次出台了关于打击医疗回扣及收红包的管理规定,但因为缺乏这种明确的执法主体,以及合适的监督形式,导致政令难以产生现实效应,失去社会公信力。在治理抗生素滥用上,会否再跌进同一条河流?
以药养医的根本症结,在于政府卫生投入不足,医院必须得靠“药物经济”来支撑医院运行与发展,它并非一个纯粹的医疗素养低、医德坏,或者规不规范的问题。如果政府不在投入及养医上下足功夫,“降级”这样一种管理办法能不能实现良好初衷,其实是值得怀疑的。试想,医院是怕被降级,还是怕经济入不敷出、穷困拮据,乃至是走向破产?(摘自“长江日报” 作者: 吴帅(广东 医生))
详情请看:http://cjmp.cnhan.com/cjrb/html/2011-02/26/content_4766173.htm